肝癌的挑戰:如何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什麼是肝癌
肝癌成因與危險因子
肝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
-
B 型及 C 型肝炎病毒: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在感染 B 型 或 C 型肝炎病毒之後,部份未經治療者會轉變成慢性肝炎, 再則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形成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根據臺灣的統計資料顯示出有80%~90%的肝腫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
-
肝硬化: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纖維化,最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的肝癌發病率較高。
-
化學物質: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黃麴毒素、酒精、和砷與發生肝癌有關。
-
酒精濫用: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臟損傷,進而引發肝硬化和肝癌。
-
使用不當藥物:如未經醫師處方之成藥及草藥。
-
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這是一種由霉菌產生的毒素,常見於受污染的食物中,尤其是花生、大豆等等。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酗酒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間接增加致癌 的危險。
-
遺傳因素:某些家族性疾病,如家族性肝癌,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
代謝性疾病:紫質症、威爾森氏症、遺傳性血鐵沉積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自體免疫性肝炎。
-
從身體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癌症:通常腸胃道、肺臟及乳房部位的癌症較容易轉移至肝臟。
-
寄生蟲感染:例如中華肝吸蟲、日本血吸蟲,寄生蟲膽管癌發 生率較高的是東南亞國家。
-
食用含砷的井水。

肝癌的症狀
肝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肝臟沒有神經纖維,當腫瘤長大壓迫肝臟表面神經後,病人才感覺肚子悶脹不舒服,有些患者是因腹痛到急診就醫,才發現腫瘤已破裂出血,一般常見都是到晚期才有症狀。事實上,不只是肝癌,其他肝病如:肝硬化、肝炎、肝腫瘤等等,大部分都是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大多已是疾病中晚期。
-
腹部腫脹、噁心、嘔吐、發燒
-
右側上腹部不適
-
肝腫大(右上腹部壓痛,且可摸到腫塊)
-
右肩胛骨附近或背部疼痛
-
黃疸(皮膚及眼睛泛黃)、皮膚癢、下肢水腫
-
容易瘀傷或出血
-
異常疲倦、虛弱、貧血
-
吃少量飯後食慾不振
-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
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腹水
肝癌的檢測方式
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影像檢查、病理組織切片,三方面來診斷。
常見的檢測方法包括:
(一)血清檢驗:甲型胎兒蛋白(AFP)、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慢性肝炎患者的定期追蹤檢查中,通常每年至少須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並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AFP);若同時有肝硬化或疑似病灶時,則檢查間距要縮短到3~6個月一次。這個檢查可以提供診斷的輔助信息。
(二)超音波掃瞄:腹部超音波(US)是最常用來診斷肝癌的影像檢查,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且不具侵襲性,且具有相當高診斷率的一項影像學檢查,對於小型肝癌有高達九成以上的診斷率。但是超音波對於某些肝臟表面、肝臟右上葉較高位置或被肋骨遮蔽的部位,比較可能有所遺漏。
(三)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當病人的胎兒蛋白數值持續升高,但超音波掃瞄卻找不到可疑的病兆時,就需要藉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尋找肝癌的可能性,可以清楚顯示腫瘤的大小、位置及有無轉移。
(四)血管攝影:具有侵襲性,檢查過程繁複,也比較不舒服,需 要住院執行,通常是最後才使用的檢查。
(五)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切片加以檢驗,取得方式有兩種:穿刺或手術,通過取一小塊肝組織來確定是否有癌細胞。
肝癌的分期
肝癌的分期,較常使用為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簡稱 BCLC分期),依據病人本身體能狀態(ECOG評分)、肝臟功能、腫瘤大小與數目,以及是否侵犯到肝臟血管與轉移情況,分為0、A、B、C、D期。
第0期 | 第A期 | 第B期 | 第C期 | 第D期 | |
---|---|---|---|---|---|
腫瘤大小 |
單顆腫瘤
且小於2 公分 |
單顆腫瘤或等於3 顆腫瘤 每顆小於 3 公分或單顆小於5公分 |
單顆腫瘤且大於5公分 或多顆腫瘤且任一顆大於3公分 |
腫瘤已侵犯肝內血管或遠端轉移 | 不論腫瘤大小與數目 是否發生肝內血管或轉移 只要患者的體能狀態不好 肝臟功能差,皆屬於第D期 |
五年存活率 | 預後及存活率最好 | 74% | 43% | 16% | 9% |
-
第0期(極早期):單顆腫瘤且小於2 公分,建議手術切除治療,術後五年存活率甚至高達九成以上。
-
第A期(早期):單顆腫瘤或3 顆腫瘤且小於 3 公分,若不治療五年存活率約50%至70%,單顆腫瘤接受手術切除治療,術後五年存活率約70%以上。2 至 3 顆且小於 3 公分之腫瘤,建議選擇局部腫瘤消融治療,包括酒精注射、醋酸注射、射頻燒灼,其中針對大於 2 公分腫瘤,以射頻燒灼療效較好。
-
第B期(中期):單顆腫瘤且大於5公分或多顆腫瘤且任一顆大於3公分,沒有侵犯血管與轉移。此期病患若不治療三年存活率約50%,建議選擇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腫瘤若小於 3 公分,可選擇局部腫瘤消融治療(射頻燒灼),對於中大型的肝癌,射頻燒灼合併酒精注射或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或再合併其他治療,以多種治療齊下加強控制腫瘤生長。
-
第C期(晚期):腫瘤已侵犯肝內血管或遠端轉移,此期病患若不治療, 一年存活率約50%。腫瘤侵犯到肝內血管或發生遠端轉移,治療可以採取標靶藥物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對於肝門靜脈阻塞的病人,可以考慮加上放射治療,將血管打通。若是有局部骨骼轉移造成疼痛,也可以採放射治療控制症狀。
-
第D期(末期):不論腫瘤大小與數目、是否發生肝內血管或轉移,只要患者的體能狀態不好、肝臟功能差,皆屬於第D期。腫瘤進展惡化或肝硬化更加嚴重,使得肝臟儲備功能變更差,身體無法承擔現有的治療方式,甚至可能因治療的副作用,而使得肝臟儲備功能更惡化,反而縮短存活時間,因此治療末期肝癌治療重點,不再是控制腫瘤而是著重於改善生活品質的症狀療法。

肝癌的治療方式
肝癌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分期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採取最適當的治療。
一般人熟悉的外科療法(如:手術切除、肝臟移植)外,還有其他侵襲性較低的治療,例如:腫瘤內酒精或醋酸注射療法、電燒療法(微波凝固療法、無線電頻率燒灼術)、冷凍療法、經動脈栓塞療法、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免疫療法等等,每種治療都有不同的優缺點及副作用,主要因人、因病情而異,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
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
-
一般手術切除:手術切除能夠有效的把腫瘤除去,將局部復發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適用於早期肝癌且腫瘤局限於一個區域,並且患者肝臟功能良好的情況。
-
肝臟移植:肝臟移植手術是另一種可根治肝腫瘤的方式,但最大的問題是捐贈的肝臟取得不易,且手術危險性較高,術後又必須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
酒精注射:腫瘤內注射酒精療法是最普遍的方式,但只適合於數目小於三個的小型肝癌治療。其優點是簡單不需手術、便宜、侵襲性最低、併發症最少,而且治療的效果相當好,對於小型肝癌與手術比較並未有太大差異。但酒精注射的分布常無法預測,且注射後會產生陰影,有時會造成檢查中腫瘤不清楚,不易進行下一次治療。
-
射頻消融術:運用微波及電流分子摩擦產生熱能造成腫瘤局部凝固性壞死,達到消滅腫瘤目的,電燒治療適合小型腫瘤,完全撲殺肝癌腫瘤可達90-100%,但如果應用於大型肝癌,效果就會相對降低,併發症風險約5%以下。
⭐合適對象:小型肝癌(腫瘤小於3公分、數量3顆內)
⭐不合適對象:肝功能差、腫瘤轉移、位置近大血管、貼近其他器官或有心臟疾病等
-
冷凍療法:冷凍療法是一種較具侵襲性的治療,由體外經皮膚或利用外科手術打開腹腔後,以冷凍治療針穿刺入肝內腫瘤進行冷凍,將腫瘤凍死。
⭐合適對象:肝門靜脈通暢、肝功能不差、凝血功能正常者,腫瘤尺寸不逾5公分。
-
經肝動脈栓塞化學治療:利用微細導管直接將栓塞物質或化療藥物送入動脈血管,利用血管栓塞的方式,將栓塞物質把供養腫瘤的血管塞住,使腫瘤失去氧氣及養分的供給,以達到腫瘤壞死的效果。
⭐合適對象:肝門靜脈通暢、肝功能不差、凝血功能正常者,腫瘤大小不超過5公分。
-
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將放射線集中於肝內腫瘤,使腫瘤壞死。但因為對肝臟腫瘤附近區域及肝外的腸胃道組織之傷害性太大,近年又發展出改良式的放射療法,利用立體定位將放射線精確地集中於腫瘤處,以減少對其他正常細胞的傷害,俗稱的「光子刀」就是其中的一種。
-
標靶藥物:透過口服藥物,抑制癌細胞增生與擴散,或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加速癌細胞死亡,以達到阻止其突變與擴散。通常此治療針對癌症轉移或其他治療無效的晚期患者。
『蕾莎瓦』(Nexavar, 學名Sorafenib),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經大型臨床研究證實能有效延長肝癌患者存活期的口服標靶藥物。蕾莎瓦是一種多重激酶抑制劑,此藥主要透過阻斷癌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生長相關的訊息傳導,導致肝細胞的細胞凋亡,並透過抑制腫瘤血管的新生,使腫瘤生長速度減緩,但不是所有的肝癌病人都適合使用蕾莎瓦,如果是早期肝癌,依舊以開刀或電燒清除腫瘤為第一選擇。
⭐合適對象:腫瘤有轉移、腫瘤侵犯到肝門靜脈、血管栓塞無效或其他治療無效的中晚期肝癌病患,可考慮選擇。
-
免疫治療:免疫治療是由免疫調控的機制著手,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透過藥物抑制癌細胞分泌的PD-L1,阻止T細胞被限制無法活化,使其重新啟動對抗腫瘤,另外也有搭配標靶合併治療,更提升中晚期病患存活率。
-
免疫細胞治療:透過白血球分離術的過程收集病患自身的免疫細胞,再輸回患者體內,活化身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識別和攻擊癌細胞,從而減緩疾病的進展並降低復發機率。免疫細胞治療常會合併其他治療一起進行(包括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等等),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肝癌的預後與恢復注意事項
肝癌患者在治療後的恢復期,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飲食原則:
-
適當熱量,維持理想體重:過多熱量會促使肝脂肪的合成,造成脂肪肝。需控制熱量攝取,以免脂肪肝導致肝功能指數 上升。
-
攝取蛋白質要適量:肝臟是人體合成蛋白質主要的器官,因此只要肝機能良好,平時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但如果肝硬化厲害,或肝癌晚期,肝機能不佳,瀕臨肝昏迷,此時蛋白質的攝取就要限量。
-
避免高脂肪:過多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中,影響肝功能。最好減少油炸、油煎的烹調方法,並避免攝取高脂肪食物。
-
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肝臟負責某些維生素的活化和儲存,也是礦物質存放的重要器官,但如果攝食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過量,就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
-
多吃蔬果:蔬果富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維持體能狀 態;蔬果中的纖維質更有助於控制血糖及血脂肪。
-
禁酒:酒精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也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最好避免喝酒精性飲料。
-
嚴重腹水、水腫者,限制鹽及水分攝取:有腹水症狀時需減少高鹽食品,因為鹽中的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導致水腫問 題不易減緩。醃漬、罐頭食品、培根、香腸臘肉、冷凍餐 包、鹽、醬油等調味料及重口味零食(如:洋芋片、豆乾等) 等均需減少或避免。如果腹水或下肢水腫厲害,就必須減少 攝取液體食物,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分、開水、牛奶、果 汁、汽水和其他飲料。
(二)照護原則:
1.腹瀉時補充水分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預防脫水,適時依醫師指指示服用止潟劑控制症狀。
2.腹瀉時飲食以清淡為原則,避免高纖維、含乳糖類、油膩及重口味的食物。
3.皮膚照顧:
-
避免使用熱水泡澡、泡温泉、蒸氣浴等。
-
出門須注意防曬。
-
避免劇烈活動及减少足部不必要的摩擦,使用棉質手套及厚襪子,選擇合適軟墊的包鞋。
-
可使用保濕乳霜塗抹手足皮膚。
-
如有皮疹等症狀,經醫生指示下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或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
-
手足皮膚反應嚴重導致的疼痛,必要時使用止痛藥緩解疼痛。
4.肝臟不良反應:注意有無皮膚或眼白變黃、茶色尿及意識狀態改變等情形。
5.呼吸道照顧:外出需配戴口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如有咳嗽黃痰,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即就醫。
6.內分泌系統:如有出現甲狀糠功能障礙、血糖數值異常等情形,經醫生指示下用藥治療,調整生活作息、適當休息。
7.免疫藥物治療期間須依醫師指示定期返診追蹤,如藥物作用症狀嚴重,請提早至醫院求治。
肝癌的新型治療選擇:免疫細胞治療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免疫細胞治療成為肝癌治療的新希望。這種療法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具有以下優點:
-
提高治療效果:免疫細胞治療能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攻擊。
-
減少副作用:由於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免疫相容性高,副作用較少。
-
與傳統治療結合:可以與傳統治療方法(如手術、化療等)相結合,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
免疫細胞治療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路迦生醫細胞治療全台共有13間醫學中心,進行合作肝癌治療臨床試驗,全台亦有8間細胞治療特管醫院,適用17種癌症治療,能為癌友提供多一份健康助力,詳情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