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胰臟癌」的黃金治療時機,你需要了解這些重點!
癌王「胰臟癌」的黃金治療時機,你需要了解這些重點!
什麼是胰臟癌
胰臟位於腹部深處,扁平且長形,可分為三部分:頭部,體部和尾部。胰臟頭部連接於十二指腸部分;胰臟中央為體部;胰臟末端尖細者為尾部,胰臟主要功能:(1) 分泌胰液,幫助消化(2)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水平。
胰臟癌是一種惡性腫瘤,通常是胰臟細胞的突變,這些突變使細胞無法正常死亡,且不斷增生,形成腫瘤。胰臟癌是目前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其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在診斷時已經處於較晚期,治療難度較高,預後較差。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通常多發於60歲以上的人群,男性居多。
-
酒精:有報告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
吸煙:吸煙是胰臟癌的重要危險因子,吸煙者比不抽煙者高2至3倍。
-
飲食習慣:日常飲食中如果攝取太多肉類或脂肪,發生胰臟癌比例較高。
-
家族病史:有胰臟癌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病風險會相對較高(5~10%胰臟癌患者,家族成員有該病史)。
-
糖尿病患者: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五年以上,胰臟癌風險大約為無糖尿病者的兩倍。
-
慢性胰臟炎:長期的慢性胰臟炎可導致胰臟組織損傷,罹患風險為正常人的三倍。
-
肥胖:超重和肥胖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有關。
-
化學藥品: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超過10年以上),尤其是石油或其它溶劑。
-
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者:可可能原因為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改變了胃調節胰液的功能,或者胃切除後胃酸減少,導致致癌的亞硝酸鹽產生增加,可能提高胰臟癌5~7倍發生率。
胰臟癌的檢測方式
-
血液檢查:最常見的選項是抽血,而跟胰臟相關的就是「澱粉酶」及「脂肪酶」的測定,其中又以脂肪酶的專一性比較高,但是這類酵素指標在臨床上是用來評估胰臟是否有發炎,包括非腫瘤以及腫瘤引起的發炎,不是直接檢測腫瘤的存在。血液檢查雖然可以測定一些所謂的腫瘤指數,其中與胰臟最相關的是CA19-9(醣類抗原 19-9 或唾液酸化 Lewis(a)抗原),但CA19-9的專一性不夠好,許多來自於身體腺體裡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像是肺癌、大腸癌、胃癌、膽管癌及唾腺癌、膽胰道或呼吸道發炎、糖尿病、子宮內膜疾病、肝功能或甲狀腺功能不佳、中草藥等等影響,也可能讓CA19-9上升。從篩檢的觀點來說, CA19-9超過標準,通常不代表一定是罹患了胰臟癌。
-
電腦斷層攝影及磁振照影檢查:可幫助了解胰臟腫瘤及腹部其他臟器的大小、位置和是否有轉移。
-
內視鏡逆行性膽囊膽管胰臟攝影:此項檢查是將十二指腸內視鏡經由口、胃放到十二指腸的胰膽管共同開口處後,再將顯影劑經由導管打入膽胰管中,然後再用X光照像,結果可顯示出整個胰膽構造是否出現異常。
-
內視鏡超音波(EUS):在內視鏡的前端增加一個超音波偵測器,隔著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就近觀察胰臟,即使是小於1公分的胰臟病灶,EUS也能看清楚,是目前偵測早期胰臟癌解析度最高的檢查。不過EUS具侵入性且技術門檻高,不會在一般健檢時當篩檢工具使用,或是做為CT、MRI檢查不易判定時的檢查工具。
胰臟癌的分期
-
第一期:腫瘤生長局限在胰臟內部,沒有擴散到其他組織。
-
第二期:腫瘤恐已擴散至胰臟外,甚至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
-
第三期:腫瘤已侵犯腹腔動脈、上腸繫膜動脈及靜脈或肝總動脈,且伴隨淋巴結轉移。
-
第四期:腫瘤已經侵犯到其他遠端器官,如肝臟或肺部。
胰臟癌的治療方式
手術名稱 | 手術方式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
胰臟頭部的惡性腫瘤比較常見,約僅佔胰臟癌的60-70%,是針對胰臟頭部或壺腹周圍的癌症。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又稱為「Whipple手術」,手術需要切除膽囊、總膽管、十二指腸、胰臟的頭部、遠端的胃、及淋巴結擴清術。 |
胰臟尾部切除術 |
胰臟體部與尾部的惡性腫瘤比較少見,約僅佔胰臟癌的30-40%。 主要是切除胰臟的體部到尾部,通常都會加上脾臟的切除,主要是因為胰臟尾部緊鄰脾臟,此外周遭也有相當多的淋巴結。但是這些位置的腫瘤被發現時多已經晚期擴散,大部分已無法切除。 |
全胰臟切除術 | 已經擴散到整個胰臟,切除範圍包括整個胰臟,膽囊、部分胃和小腸以及脾臟與淋巴結。 |
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 切除胰臟頭部或壺腹周圍。 |
手術名稱 | 手術方式 |
膽道繞道手術 | 腫瘤阻塞膽管影響膽汁引流,通過手術將膽汁從膽總管繞過胰腺,直接流入小腸。 |
胃繞道手術 | 腫瘤已經壓迫十二指腸,引起疼痛和嘔吐,或預防腫瘤快速長大影響胃腸消化功能,就會將胃的末端與小腸下方的空腸連接。 |
支架置入 | 無法切除腫瘤又有黃疸時,可使用經皮下穿刺膽道引流術或置入膽管支架引流膽汁以減輕黃疸。 |
-
化學治療:在胰臟癌的治療中,化療仍是主要的治療選項,例如:微脂體抗癌藥物,主要用於後線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随著近年臨床試驗數據的持續累積,從二線治療升級為一線用藥,透過微脂體技術讓藥物能在體內持續釋放,延長作用時間,同時更有效地滲透腫瘤組織,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微脂體抗癌藥物三合一療法,雖有助於提升療效,但可能帶來較多副作用,更適合體力和耐受度較佳的患者。
-
放射性治療:放射治療是使用高能量放射線來殺死癌細胞。可能用在手術後,利用放射線照射腫瘤可能生長區域,殺除看不見、殘留的癌細胞,或是無法切除腫瘤時,達到局部控制,緩解症狀之目的。放射治療可能合併化學治療一起使用,以加強放射治療的療效,例如:質子治療與重粒子治療,可以將放射劑量集中在腫瘤部位同時減低對周圍正常組織傷害,達到疾病控制。但目前兩者放射性治療皆為自費治療。
-
標靶治療:標靶治療在很多癌症中,都魴發揮不錯的效果。目前有幾種標靶藥物使用於胰臟癌,但在胰臟癌的臨床試驗中,即便和化學治療併用,胰臟癌的治療成效卻不盡理想。
-
免疫治療:癌症細胞可藉由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來逃脫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藉由阻斷這些抑制的機轉,這類藥物稱為免疫調節點抑制劑,免疫調節點抑制劑已經在多種癌症上證實其療效,但目前對胰臟癌治療仍在研究階段。
- 免疫細胞治療:透過白血球分離術的過程收集病患自身的免疫細胞,再輸回患者體內,活化身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識別和攻擊癌細胞,從而減緩疾病的進展並降低復發機率。
胰臟癌的預後與恢復注意事項
胰臟癌的預後通常較差,五年生存率相對較低,為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病痛,患者在治療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飲食調整與營養補充:術後病人復原的時間較長,為了確保身體得到適當的營養,建議少量多餐,一天進食4-6次,確保食物經過細嚼慢嚥,病人應避免飲酒、高糖食品、油炸食物,減少胰臟的工作負擔。
-
疼痛控制:胰臟手術是腹部的一項重大手術,因切除的範圍廣,加上重建,因此病人復原的時間也較長,在復原期皆會出現腹部疼痛的狀況,患者需按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這種疼痛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
-
定期檢查:胰臟癌的復發風險較高,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查等等,追蹤病情變化。
-
心理支持:胰臟癌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家屬和醫療團隊應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輔導。
- 運動及休息:保持規律的生活,確保有充足的休息,適當運動,並避免過度的壓力和疲勞,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力和免疫功能,促進恢復。
胰臟癌的新型治療選擇:免疫細胞治療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免疫細胞治療成為癌症治療的新希望。這種療法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癌細胞,具有以下優點:
-
提高治療效果:免疫細胞治療能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識別和攻擊。
-
減少副作用:由於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免疫相容性高,副作用較少。
-
與傳統治療結合:可以與傳統治療方法(如手術、化療等)相結合,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
免疫細胞治療為癌症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路迦生醫細胞全台亦有8間細胞治療特管醫院,適用17種癌症治療,能為癌友提供多一份健康助力,詳情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