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癌症頭號殺手「肺癌」種類、症狀、診斷與治療選擇

「肺癌」種類、症狀、診斷與治療選擇
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排名,肺癌已高居第一位(註一)。肺癌大致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大概佔據肺癌的80%~90%、小細胞肺癌約佔10-20%。普遍民眾認為抽菸是導致肺癌的元凶,但造成肺癌的危險因子(註二)有很多,空氣汙染、拜拜使用燒香與金紙燃燒、有肺部相關疾病史、有肺癌家族史、炒菜油煙等等。
接下來將會針對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進行症狀、診斷及治療方式的介紹小細胞肺癌的介紹
小細胞肺癌常出現在粗支氣管、肺部中央、靠近肺門的位置,約占所有肺癌的15%,好發於長期抽菸的男性約占90%,是高危險族群。
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易轉移,惡性度較高、容易擴散到支氣管,造成氣管堵塞,最後導致肺葉萎縮生長快,是最危險的肺癌類型,治療方式和預後也與其他肺癌大不相同,因為癌細胞很快會從淋巴或血液循環系統,蔓延至其它組織或器官,一般難以藉由手術切除,對化療及放療的反應較非小細胞肺癌好,但整體而言,患者的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差,治癒率低。

小細胞肺癌的危險因子
- 抽煙:抽煙是小細胞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吸煙者的發病風險比非吸煙者高得多。
- 年齡:小細胞癌通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群。
- 環境污染:長期接觸石綿、鎘、砷等致癌物,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 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與小細胞癌的發展有關,但這部分尚在研究中。
- 家族史:家族成員患過肺癌或家族史或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等等的人,患小細胞癌的風險較高。
小細胞肺癌的症狀
- 咳嗽、可能還咳出血痰
- 聲音沙啞
- 吞嚥困難
- 食慾不振
- 胸痛
- 容易喘
- 呼吸困難
- 疲憊
- 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 臉部或頸部靜脈腫脹
小細胞癌的另一個特點是容易有「腫瘤伴隨症候群」(Paraneoplastic syndromes),像是出現血中鈣離子濃度變高,影響肌肉神經運作、某一種或某幾種的荷爾蒙分泌增加,血液變得容易凝集於一起,增加血塊栓塞的機會,這些的生理狀況變化不是來自腫瘤壓迫,而是伴隨腫瘤出現的生理變化,有時候患者是因為注意到這些問題後才發現肺癌的。
由於小細胞癌的發展較為迅速,患者在診斷時通常處於較晚期,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全身症狀,如乏力、貧血、發燒等,如有疑似症狀,及早就醫進行檢查和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小細胞肺癌診斷方式
- 個案諮詢:醫師透過病患個人提供之病徵和過往之家族病史進行綜合診斷。
- 健康檢查:如肺癌篩檢。
- 胸部X光:最常見的檢查,可以發現肺部的異常結構或腫塊,但檢查有死角,如果腫瘤小於1公分會難以檢測出來,在早期判斷較為不準確。
- 支氣管鏡:利用細長管子通過鼻或口進入氣管、支氣管的檢查方法,可以直接觀察氣道內的異常,並在必要時進行直接切片取組織,讓專業醫師做癌症的判斷及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能更精確地顯示肺部的腫瘤,能偵測小於1公分的腫瘤,並有助於了解腫瘤的擴散情況。
- 正子掃描:會需要注射溫和的放射性物質到血管內,再通過機器掃描判斷,尤其對於腦部轉移或脊髓侵犯的檢查非常有用。
- 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發現了腫塊,通常需要進一步進行病理檢查以確診癌症。
最常見的活檢方法有:
- 穿刺活檢:通過細針穿刺腫瘤,取樣進行檢查。
- 肺部切除活檢: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透過手術取出一部分腫瘤組織進行檢查。
這些檢查方法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檢結果以及影像學發現來選擇。早期發現和診斷小細胞癌對治療效果和預後有重要影響,因此及時就醫進行檢查至關重要。

小細胞肺癌的分期與治療方式
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增生速度較快,約6至7成患者在接受診斷時,癌細胞已轉移至其他器官,無法透過手術切除,因此,小細胞肺癌多以化學治療為主,並以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為輔。
一、局限期(Limited Stage, LS):癌症局限於一側肺部和/或相鄰的淋巴結,並未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醫師大多使用克莫或佳鉑帝等藥物,替病患進行化療,以阻止病患肺部癌細胞增生,先消滅此處腫瘤細胞,並以放療作為輔助,因此這一階段的治療方式較為集中的治療。少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開胸、胸腔鏡或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才能有效治療。
二、擴散期(Extensive Stage, ES):癌症已經擴散到肺部以外的區域,例如對側肺部、淋巴結、骨骼、大腦或肝臟等。
通常需要更複雜和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法,醫師會以化療為主,並搭配免疫治療,避免患者產生過度免疫反應傷害體內正常細胞,反造成病況惡化,這一階段的癌症治療,預後相對較差。
小細胞肺癌非常兇惡,即使是侷限期,能夠開刀的比例不超過5%,主要以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為主,目前也沒有效果好的標靶藥物。即便小細胞肺癌病患對於化療反應效果很有效,但多半在半年至一年半內復發,更嚴重的是,再復發後的腫瘤常已產生抗藥性,即便再進行化療或其他治療方式,效果通常也不佳。
非小細胞肺癌分類及危險因子
非小細胞肺癌的分類
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分成以下幾種不同類型:
- 大細胞癌:通常發生於肺部表面,生長較快,容易轉移
- 鱗狀細胞癌:通常發生於肺部中央,生長較慢,好發於抽菸男性
- 肺腺癌:通常發生於肺部周遭,生長較慢,好發於女性
非小細胞肺癌的危險因子
-
抽菸、二手煙:抽菸產生的煙霧含有許多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其實都會破壞呼吸道的纖毛細胞、肺泡,其中產生的焦油更會殘留在肺部,可能導致更多的肺部疾病。
-
空氣汙染:主要成分是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長期處在空汙環境中,都會增加肺癌風險,環境部也有提供空氣品質監測網,提供大家查詢,如果發現今天空汙比較嚴重,也要記得配戴適當的口罩或其他防範措施。
-
特殊工作環境:如果工作環境中,需要長期曝露在重金屬物質、汽機車廢氣、放射線、石綿等等,也都會增加肺癌的風險
-
肺部相關疾病史:如果曾經有過肺結核或是肺部慢性發炎疾病,也會增加肺癌風險
-
肺癌家族病史:直系親屬若是有相關病史,發生肺癌的機會也有可能更高,有可能是因為遺傳、生活環境相同,都處在風險環境下。
如果長期處在危險因子的環境下,特別是有抽菸習慣,建議還是定期做肺部的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常見症狀與診斷方式
非小細胞癌的症狀在早期不容易被發現,因為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但如果有以下症狀反覆出現,建議還是要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非小細胞肺癌常見症狀
-
長期咳嗽
-
持續復發的肺部感染
-
呼吸困難
-
咳血、咳痰有血
-
無故的聲音沙啞或聲調變低
-
胸悶、胸痛
-
食慾不振
-
體重沒有任何原因的快速下降
-
骨頭疼痛
-
淋巴結腫大
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方式
- 胸部X光:最常見、容易的檢查,但檢查有死角,如果腫瘤小於1公分會難以檢測出來,在早期判斷較為不準確。
- 支氣管鏡:會需要局部麻醉,檢測呼吸道及肺臟內部,同時能直接切片取組織,讓專業醫師做癌症的判斷及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公認檢測檢測肺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偵測小於1公分的腫瘤。
- 正子掃描:會需要注射溫和的放射性物質到血管內,等待休息一個小時左右,再通過機器掃描判斷,通常腫瘤所在的位置會含有更多的放射線物質。
隨著技術進步及症狀不同,會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做檢測,聽從專業醫師的建議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才有助於提升治療效果。

非小細胞肺癌基本分期
主要是依據TNM癌症分期系統作為判斷依據,TNM個別代表的意思如下:
T ( 腫瘤 Tumor )、N ( 淋巴結 Node )、M ( 轉移 Metastasis ):
簡單來說,就是腫瘤的大小、有癌細胞的淋巴結及是否轉移到遠端的器官,依據這幾項指標進行癌症的分期判斷,每個分期其實也都有更多的區分,但是大概可以簡易分成以下四期:
第一期:原位癌,腫瘤沒有轉移,腫瘤在3公分內第二期:腫瘤超過3公分或轉移至同側淋巴結
第三期:腫瘤侵犯到胸壁、橫膈膜、有淋巴結轉移
第四期:腫瘤已經轉移至其他的遠處器官
非小細胞肺癌的常見治療方式
治療名稱 |
癌症治療方式及原理 |
常見副作用 |
外科療法 |
利用外科手術切除遭癌細胞侵襲之組織,只能針對身體「局部」區域,所以可開刀切除的癌症腫瘤大多分期較早、尚未擴散或轉移。 |
|
化學療法 |
將藥物利用注射或口服的方式導入患者體內,以殺死癌細胞或抑制癌細胞擴張。化學治療是「全身性」的抗癌治療方式,即使癌細胞出現擴散、轉移也可適用。 化療期間,患者仍有可能出現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腹瀉、掉髮等副作用。 |
|
放射療法 |
以放射線照射癌症患部,殺死癌細胞組織,適用於較早、尚未擴散或轉移的癌症,屬於「局部」的癌症治療方式,在癌細胞數量較少的情況下,療程效果比較顯著。 |
|
標靶治療 |
針對癌細胞之特殊表現或轉移惡化之機轉為標的之治療,有口服及注射兩種治療。可以精準破壞癌細胞基因,有效阻止癌細胞增生、分化或轉移。 |
|
免疫細胞治療 |
免疫細胞體外活化擴增後回輸,由免疫細胞偵測並殺死癌細胞。
|
|
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後與存活率
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後與存活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癌症期數、患者的年齡、治療方式和身體健康狀況等等。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患者通常預後較好,而晚期患者則面臨更大的挑戰。
就算治療完成後,還是有復發可能,患者需要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回診。
隨著新治療方法的出現,非小細胞肺癌的預後也不斷改善。標靶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技術,為許多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項。
除了醫療技術以外,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社會支持也對存活率有重要影響。積極接受治療流程、健康的心態、良好的社交支持和適當的心理輔導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並提高生活品質。
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治療選擇:免疫細胞治療
如果在傳統療法下無效的情況下,台灣的特管法規開放了六類細胞治療技術,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等,允許在國內核准的醫療機構施行。
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並經過嚴格審查和監管,確保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
想了解更多免疫細胞療法,可與我們路迦生醫進行聯絡,我們提供專業的諮詢及服務項目。